大概能被解决的都算不上困难,顶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坎,过去了就过去了。
—— L同学
选校策略
其实我是一个没有所谓梦校的咸鱼,去哪所大学读书对我来说大概都是可以适应的,所以就没有访校也没做太多学校调研。(学校调研还是要做的!大家不要学我!)
第一次了解埃默里大学是在毕业学姐的分享会上,以会计咨询和音乐三专业毕业的学姐着实激起了我对这所学校的好奇。后来慢慢了解以后大概是越看越喜欢,埃默里的秋天实在是太!漂!亮!了!
选校方面我大概参考了以下几点:
首先,我不是个学术型人才,实践对于我来说大过于学术。我更希望能够拥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我探索,所以地理位置偏僻且学术压力繁重(相比之下哈)的大U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了。其次,作为重度鼻炎患者,相比于纽约波士顿大半年的下雪天,我更倾向于选择南方四季分明的地方。最后,我不想去文理学院但又偏向于选择人少一点的学校,较小的社交圈更有利于和每个人保持紧密的关系,课堂氛围也会更好。
所以综合参考我自身的成绩,地处亚特兰大,校园漂亮,有着类似文理学院师生比的埃默里大学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看着新生群里热火朝天的聊着养猪养蛇开中餐馆开奶茶店的同学们,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也很期待和个性鲜明有趣的同学们一起度过大学生活。
至于专业,从申请策略角度来说是因为和我做的活动比较契合而选择的。但因为我目前没有明确的特别热爱的专业方向,家长又特别希望我学金融,所以选择了除工科外基本没有弱项的埃默里,希望在大学期间可以再探索探索吧哈哈哈。
稳定的校内成绩 VS. 不断栽跟头的标化
我觉得我最大的特点是运气好和心大吧。不管在多忙的时候,我想追的电视剧和综艺倒是一集没落,当然该做的事也都完成了。我会在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和取得某个阶段性成果之后给自己放一个礼拜的假,那一个礼拜的学习效率会奇低无比,算是给之前的紧张学习放松一下,同时也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然后我对所有事情都看的比较开,尽力以后结果怎么样就随缘啦。在得到了不好的结果的时候也会感觉到低落和恐慌,但一般不会超过半天,我就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啦。而且有时候越是觉得这次完蛋了,反而结局会出乎意料呢,所以就不要担心太多啦。
我的校内成绩从始至终稳定的没啥问题,但标化却结结实实让我栽了不少跟头。出国留学是爸妈初三时临时为我做的决定,我那时迷迷糊糊就答应了。所以相比于早就有留学打算的一些同学来说,我高一时的英语基础就有些惨不忍睹了。年少无知的我又坚信标化总是能考出来的,高一对此不是特别上心,直接结果就是高二寒假和高三10月SAT前托福SAT两手抓。
在此衷心地建议大家,在高一学业还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好好准备语言考试,多听多练多说。不然等到后期诸多考试压力重叠在一起,不利于自身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申请好的暑期项目。在托福和SAT的起步阶段可以找一些比较好的老师带你入门,我觉得这还是蛮有必要的。到了后期基本上就可以自己刷题总结了,要相信只要题做的够多就没有摸不清的套路~
我个人习惯是在每场标化考试的前两周开始集中训练,别的学术方面的事都暂时搁置,只集中应付这一场考试。每天定量给自己规定好练习内容,比如我十月托福的目标就是提高口语和写作,那就每天一篇作文二十道口语。大量短期有效的集中训练对于稳定状态和提升成绩还是有效的。SAT就不提了,19年的魔鬼curve大家都懂的,也就是够用的程度了。
将传统乐器与现代街舞相结合
我的活动主要是以性别研究和性少数群体相关活动为主线,以个人兴趣爱好为辅线,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竞赛经历。高一刚入校时什么活动都想尝试,也曾逐大流参加过模联和美辩。但后来发现都不适合自己,慢慢放弃了很多,最终持续在做的长期活动无非就是民乐团,街舞社,一个LGBTQ+公众号的美编和一个给初中生上经济选修课的项目。虽然高一浪费了挺多时间来探索,但同时也感谢那段时间让我确定了自己真正喜欢做、能坚持下来的是什么。
在众多申请者中,热爱舞蹈和乐器的人不计其数,如何在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亮点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我仍记得陆老师曾经让我思考过如何做“弹古筝的人中最爱跳舞,跳舞的人中最会弹古筝”的那一个,并建议我将传统古典乐器与现代街舞相结合。
图 | L同学在学校艺术节上的古筝演奏
图 | L同学在学校新年晚会上的街舞表演
事实证明,这段经历或许是我独一无二的特色和让招生官耳目一新的闪光点吧~(题外话,今年埃默里给所有在活动列表里填了乐器戏剧相关的同学发了邮件请他们提交音乐作品集。侧面反映了活动的真实性以及音乐相关的才能对埃默里来说大概还是蛮重要。我因为申请时就提交了没收到那封邮件,当时听说了这件事其实还窃喜过hh)
总的来说,就是坚持自己热爱的并从中找到自己的特色!
夏校:分享不同的灵感
我在19年暑假去了巴纳德的夏校,一是因为想要体验一下文理学院的学术氛围是怎么样的,二是因为它是为数不多开展性别研究和性少数群体相关课程的项目。感谢陆老师给当时盯着有学分夏校的我指了这样一条出路,虽然它没有学分但是课程设置非常吸引人,也让我整个申请材料和申请形象比较一致。
图 | 参加夏校时的一些随拍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还蛮有意义的,我的文书中很多素材都出自于我们夏校课堂上的讨论。1比5的师生比也让我更坚定的想要选择人少一些的学校,因为教授会给予足够的个人关注,大家之间也彼此熟悉勇于分享不同的灵感。
教授在第一节课告诉我们的就是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可以讨论和质疑,但不能贬低。本来我是一个不太擅长用非母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人,但自那以后我也就更有勇气加入大家的讨论了。
文书:构建一个个完整的故事
在正式开始写文书之前,Jad和我打过好几次语音通话总结我所有做过的活动和生活中相关的琐事。在他的引导下,我逐渐把所有零零散散的点子拼凑到一起,构建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
在此特别感谢Jad没有嫌弃我的疯狂纠结!!其实我一共写了三个版本的主文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他也耐心地帮我把三个版本的主文书和配套的小文书都改到最好。我最终选择的文书就是我和古筝与街舞相关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如何克服偏见、坚持自我的故事,与我的附加材料相互呼应。
我基本上所有的文书都是一稿就结束了,频繁的修改反而可能会让我的文书失去原本想要表达的重点。我会在第一稿就把想表达的观点写完整,然后Jad修改删减之后我的文书结构就非常清晰,观点也非常明确了,所以我一般不会再改第二稿了。
申请季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过
其实现在再回想起来,一路走来似乎并没有遇到什么特别大的困难。大概能被解决的都算不上困难,顶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坎,过去了就过去了。
我整个申请季过得还挺轻松快乐的,感觉这是凭远最大的特点了。因为我的文书基本上一稿就定了,标化也在最后关头考出来了,所以相比于高二处于活动和考试交替进行的高压下反而空了很多很多。
其实要说申请季的遗憾可能就是没有用上第一篇完稿的主文书。我真的写的非常真情实感,但是可能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大家的评价都比较极端,所以最后放弃了那篇文书,想想还是有些可惜的。很多时候我们写完文书以后总是习惯性的去征询很多人的想法,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认同和建议,从而获得的内心的平稳。但有的时候得到的反馈越多,可能反而越茫然不知所措。现在再回想起来,别人的建议大抵还是别人的想法,文书这种事还是要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为重。感想的话,就是要相信自己选择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被他人的选择而动摇吧。
与凭远的不解之缘
第一次来凭远面聊的时候,陆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想法特别奇特,角度特别清奇的人,相比于其它的一些机构,凭远并没有刻意强调我标化方面的不足(毕竟当时真的是惨不忍睹啊...),更多的是和我聊活动聊兴趣,整个过程还蛮愉快的,所以最后就选择凭远啦。
虽然我之后好像有听过我妈提过,老师们当时还是对我的标化成绩能不能考出来表示担忧的,但是因为后来从来没人当我面表示过担忧以及施加过压力,我就全当不知道了~
非常感谢我的主顾问陆老师一路以来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就算我的标化成绩犹如过山车一般起伏也没有给我很大的压力。他也在别的方面,比如选专业和做活动的过程中给我提供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在initial view的前一个礼拜帮助我提炼重点和模拟面试。
凭远的其他所有老师也都非常亲和,就和朋友一样能谈天说地的。感谢蒋老师按时催促我递交各个材料,否则我这个拖延症晚期怕是要拖到天荒地老。感谢Cindy老师帮我搞定各种系统里需要填写的资料,让我申请季过得无比轻松,不用担心有没有缺失材料。之前ED截止前几天,我早上六点半起床看到Cindy凌晨四点发消息提醒我某个材料有问题时,着实有被吓到。还是辛苦她们啦~
申请季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过的,吃吃喝喝睡睡也就一天天过去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认同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不要因为身边同学的选校影响自己的心态就好啦~ 你们都是最棒且最独一无二的那一个呀!